关于FH至尊

毛主席断言粟裕是少数民族, 粟裕否认, 30多年后粟裕被证实为侗族
发布日期:2024-07-22 06:51    点击次数:137

毛主席曾就读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而开国大将粟裕,则是湖南第二师范学校的一位杰出校友。这两位革命巨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各自的方式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县,一个家境殷实、书香满溢的家庭。他的父亲粟嘉会,虽是个落第秀才,却以忠厚老实、诗书传家著称。粟裕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仅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还培养了对新思想的敏锐感知。1918年,他进入会同县城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开始了更加广阔的求知之路。几年后,粟裕考入湖南第二师范学校,这里成为了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在二师的日子里,粟裕不仅与滕代远等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1926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又转为共产党员,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征程。

粟裕的军事生涯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他担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随后随朱德、陈毅转战多地,经历了“赣南三整”,逐渐崭露头角。在井冈山时期,虽然与毛主席的直接交集不多,但1929年的那次保卫任务,让粟裕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毛主席的青睐,也为他日后的升迁奠定了基础。

粟裕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红军时期的艰苦游击,到抗日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再到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果,他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初期,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更是让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赞不绝口,毛主席也亲自起草电报,将这一经验推广至全军。

在革命战争的岁月里,毛主席对粟裕的器重和信任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赋予他军事指挥大权,还是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拉他一同铲土,都体现了毛主席对粟裕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评价。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开国十大将之首,这既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革命贡献的肯定。

然而,关于粟裕的民族身份,却有一段有趣的插曲。1951 年国庆,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问粟裕:“你是湘西人,是少数民族吧?”粟裕笑着回答:“不是,主席。我们那个会同县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汉族,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基于如此,粟裕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直到 1986 年,其家乡会同县县政府批准该县粟姓根据民族习惯和识别全部改为侗族,随后,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复同意粟裕恢复侗族成分。这也验证了毛主席当年的判断。

粟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如《七律·抒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迈与深情,展现了他作为革命战士的广阔胸襟和深邃情感。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他的离世,对于党和军队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中共中央在讣告中高度评价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而在他头颅中留存了54年之久的3块弹片,更是见证了他一生征战的艰辛与荣耀。

粟裕的一生,是与楚青相伴相守的一生。这位美丽的女性,原名詹永珠,是著名银行家詹克明的女儿。1941年,她与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成婚,从此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育有两子一女,都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长子粟戎生,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华;次子粟寒生,则在商界崭露头角,曾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女儿粟惠宁,大校军衔,曾供职于二炮研究院,她的丈夫是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这段姻缘,也让粟裕大将与陈毅元帅成为了儿女亲家。